若以國家安全的威脅來檢視,經濟安全可以定義為:「國家安全免於受經濟活動或經濟政策的負面影響。」而造成經濟安全危機,可能來自於內部或外部因素。據此,台灣已面臨經濟安全的威脅,政府宜加以正視並尋求改善,否則亦會危及國家安全,茲舉犖犖大者如下。食安風暴財政危機if (typeof(ONEAD) !== "undefined"){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ONEAD.cmd.push(function(){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});} 首先是食安風暴:近年來,食品安全詐欺事件層出不窮,從塑化劑、問題醬油、毒澱粉、胖達人假麵包、劣質混充米到目前的餿水油事件接二連三引爆。不僅打擊消費者信心,連帶拖累觀光,對社會及經濟造成巨大損失。其次是財政危機:美國財政懸崖、歐債危機均是長年債務不斷累積的結果。許多人擔心,台灣是否也會出現財政懸崖?我們由財政赤字是否惡化、公共建設支出預算是否減少、少子化與人口老化程度來觀察。截至今年7月底止,中央政府1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達5兆2861億元,短期債務未償餘額1600億元,占前3年度國內生產毛額平均數的38.0%,平均每人負擔債務23.3萬元。尤有進者,我國政府「歲出占GDP比例」近20年來,皆高於「歲入占GDP比例」,而我國的「租稅負擔率」(即賦稅收入占國民生產毛額的比重),卻遠低於已開發國家,在租稅負擔率不高的情況下,各級政府的債務負擔卻不斷上升,若加上許多隱藏性債務(如:軍公教人員退撫金、勞保潛藏負債、國民年金潛藏債務),則整個債務餘額預估高達15兆,財政危機早已浮現。而人口老化所需的社福支出,是拖垮財政的致命傷。行政院在上月所通過的20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中,歲入編列1兆7993億元,歲出編列1兆9597億元;在歲出部分,以社會福利支出最多,共4416億元,占整體支出22.5%,其次為教育科學文化支出3856億元,占19.7%,國防支出3123億元,占15.9%,再來是經濟發展支出2709億元,占15.9%。台灣經濟成長衰退,導致稅源不足、歷屆選舉又大開社福支票與降稅,加上人口老化,社會支出居高不下,實其來有自。缺能糧經濟邊緣化第三是能源危機:台灣地小人稠、自產能源很少、進口能源比率近10年來高達97%。這些進口的能源主要是傳統的化石燃料,如煤、石油、天然氣及鈾。台灣能源自給率僅3%,若核四停建,則據台綜院估計,其工程損失達2688億元、發電損失每年450億元;另電價可能會調漲10%以上,供電亦會不足。坦然言,台灣沒有廣大土地發展再生能源,電價上漲將使外銷競爭困難,補貼將使國債升高,形成惡性循環,進而危及經濟安全。第四是糧食危機:據研究,台灣糧食自給率在1961-1965年超過百分之百,但隨著人口的增加、農業人口卻急遽下降;目前將近有7成是仰賴進口,換言之。自給率僅30%左右,台灣已面臨糧食危機,不得不慎。最後是經濟邊緣化: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已是全球的趨勢,亞洲許多國家已加入TPP或是RCEP,但《兩岸服貿協議》卡關、《貨貿》延宕、《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》草案亦躺在立法院。按此,則以台灣目前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困境,很快就會面臨邊緣化的危機。綜合上述可知,台灣所面對的經濟安全問題不一而足,問題形成原因也錯綜複雜;政府必須盡速抽絲剝繭,理出頭緒才能對症下藥。但對於政黨惡鬥所造成的經貿政策無法通過,而延誤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契機,令人感到遺憾。企盼朝野兩黨能好好協商,才能規避台灣所面臨的經濟安全,趨吉避凶。(作者為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)



3718D8A04D900C5D
arrow
arrow

    Eratm1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